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梁思成夫婦在沈陽的傳奇故事

李慶海
2021年08月04日10:53 | 來源:沈陽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梁思成夫婦在沈陽的傳奇故事

梁思成林徽因在沈陽北陵測繪

上為林徽因設計的東北大學老校徽,下為東大新校徽

東北大學始建於1923年4月26日,在“九一八”事變前曾會集了章士釗、梁漱溟、黃侃、馮祖荀等國內的學科領軍人物任教。這其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莫過於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了。兩人在國外求學歸來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東北大學任教,“白手起家”打造了國內第一個建筑學系,並為他們未來在建筑學方面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父親梁啟超的決定 讓他們與東大結緣

1928年7月,東北大學工科增設建筑學系,並招收了首屆學生,這也成為國內高等教育領域的第一個建筑學系。

1928年,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加拿大舉行婚禮后,赴歐洲進行蜜月旅行,並考察歐洲建筑。4月26日,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給梁思成寫信研究其歸國后的去向。當時梁思成共有3個選擇——可以去清華大學當教授,也可以去剛建立不久的東北大學當教授,還可以給一位藏畫家當書記員。

綜合考慮后,梁啟超提出可以考慮去東北大學,“東北大學更好一些,因為在那裡開創一個建筑師事業的前景很好。可以在那裡組織一個公司,從小開始,慢慢做大。”

據記載,起初,東北大學欲邀請被后人稱為“近現代中國建筑第一人”的楊廷寶出任建筑系主任,楊廷寶因已有工作未能赴任,便向學校推薦他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的校友梁思成。於是,東北大學決定聘任梁思成夫婦在建筑學系任教。征得梁啟超的同意后,在梁思成夫婦回國前,東北大學就將聘書送到了梁啟超手中。

夫妻白手起家 讓東大建筑學系從無到有

1928年,梁思成正式到東北大學任教。東北大學工學院院長高惜冰告訴梁思成,建筑學系已招收了一個班的學生,但沒有專業教師,也不知該開些什麼課,一切都等梁思成安排。1929年3月,林徽因也來到東北大學任教。

一開始,建筑學系的所有教學任務都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承擔。梁思成主講中西建筑與設計,並增設專業英語課,親自任教﹔林徽因主講美術與建筑設計。梁思成結合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模式開展教學,還增設了中國宮室史、營造則例、東洋美術史等課程。

梁思成為東北大學建筑學系立下的辦學思想,體現了他對挽救發展中國建筑的決心:

“溯自歐化東漸,國人競尚洋風,凡日用所需,莫不以西洋為標准,自軍艦槍炮,以致衣飾食品,靡不步人后塵,而我國營造之術,亦慘於此時,墮入無知識工匠手中,西式建筑因實用上之方便,極為國人所歡悅,然工匠之流,不知美丑,任意壘砌,將國人美之標准完全混亂,於是近數十年間,我國遂產生一種所謂‘外國式’建筑。實則,此種建筑作風,不惟在中國為外國式,恐在無論何國,亦為外國式也。本系有鑒於此,故其基本目標,在挽救此不幸之現象,予求學青年以一種根本教育。”

1929年起,梁思成邀請了陳植、童寯和蔡方蔭等人來到東北大學建筑學系任教,建筑學系頓時人才濟濟。他們還成立了“梁陳童蔡營造事務所”,設計了吉林大學教學樓(又稱“石頭樓”,今吉林省吉林市東北電力大學校舍)、吉海鐵路總站站房(今吉林西站站房)等作品。

林徽因設計東大校徽 “白山黑水”風格延續至今

1929年,時任校長的張學良出資400銀圓征集東北大學校徽圖案。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獲獎,就此成為東北大學的校徽。

這枚圓形的校徽正中的圓內書有東北大學校訓“知行合一”,上方“東北大學”字樣中間,有一個八卦中的艮卦符號(《周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

下方中間是白山黑水的圖案,圖案兩側繪有兩個動物的圖形,左側是熊,右側是狼,警示時局險惡,熊狼環伺,寓意東北大學要肩負起保衛、開發、建設祖國和警惕帝國主義侵略的神聖使命。

2002年9月,東北大學使用了新校徽。相對於古朴而要素豐富的老校徽,新校徽著重體現了“白山黑水”的特征,原校徽的理念得到了繼承。

多次考察古建筑 曾為保護沈陽鐘鼓樓發聲

在沈陽期間,梁思成與林徽因也進行了許多專業方面的積累,並創作了一系列作品。

梁思成的著作《中國雕塑史》是根據他1928年至1931年間在東北大學講授“中國雕塑史”課程的講稿整理而成﹔1930年,天津特別市政府征集天津建設方案,梁思成與市政學專家張銳合作的《城市設計實用手冊——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於當年發表,這也是天津歷史上第一份具有現代意義的城市規劃文件。

同時,梁思成與林徽因開展了對北陵等古建筑的調查測繪,這也為他們后來進一步研究古代建筑及編寫《清式營造則例》《中國建筑史》等書籍打下了基礎。

20世紀20年代,由於交通的發展,有人認為沈陽的鐘鼓樓阻礙交通,提出應該拆除。梁思成為此奔走,並對相關官員表示:“毀壞容易保護難,它們一旦消失就不能再恢復了!”可惜的是,鐘鼓樓最終還是被拆除了,這也成為古建筑領域的一大遺憾。

東大建筑學系為中國

培養了大量建筑學人才

可惜的是,1930年冬天,林徽因因肺病復發,返回北平休養。1931年,梁思成也離開沈陽回到北平,結束了在東北大學的執教生涯。

不久后,“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大學師生背井離鄉,正在發展中的建筑學系僅存在3年就不得不告一段落。即便如此,東北大學建筑學系仍培養了劉致平、郭毓麟、劉鴻典等后來在中國建筑學界頗有成就的學者,為中國的建筑學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