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加快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身邊有一個好醫院太重要了,咱老百姓少花錢少跑路,還能看好病。”前不久,家住丹東鳳城市的藺女士被查出長了腫瘤,手術風險很高。藺女士原本打算到北京治療,得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在籌建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建立學術交流通道和遠程會診平台后,她決定到沈陽看病。最終,在北京專家指導下,中國醫大一院醫生成功為藺女士做了這台高難度的手術。
藺女士的經歷,是我省著力解決群眾就醫痛點難點帶來的變化。為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十四五”時期,我省從加快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兩方面發力。以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醫聯體建設為核心,加速打造醫學高峰,提升本省重大疾病、疑難疾病的診療水平,增加區域優質醫療服務供給﹔以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和共享為主線,積極構建高質量發展的衛生健康服務新體系,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
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上,我省抓住“委省共建”有利契機,確定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強強聯合,創建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組織9家醫院、140余個科室,參與創建兒童、口腔、呼吸、癌症等13個專科類別國家區域中心,實現聯合創建、整合互補,建立起各有側重、分工協作的“1+X+N”基本架構,打破區域和層級限制,形成多專科、立體化建設布局。在此基礎上,我省還將著力打造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的重點專科群,推動建立優質高效、分工協作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在醫聯體建設上,我省按照“補短板、強基層”思路,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共享。以網格化為基礎推進五類醫聯體建設,目前,全省三級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醫聯體總數最高達到388個,實現近2萬家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為進一步整合區域內醫療衛生資源,鞏固醫聯體建設成果,我省積極優化醫聯體網格化建設,構建“城市網格化、縣域緊密型”醫聯體模式,加速全省醫療健康服務實現整合型、高質量發展。
為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我省實施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程,進一步完善設置二級診療科目,加快提升縣級醫院薄弱專科能力﹔加強鄉鎮衛生院標准化建設,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醫生特崗計劃,採取“組團式”支援方式開展城鄉醫療對口支援工作﹔提升基層檢查檢驗能力,44個縣(市)區全部建立遠程醫療服務系統,批准設置40余個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等新業態醫療機構,成為基層短板的有益補充。
實施衛生健康“強基”行動,2021年底,全省將建強40個高水平緊密整合型縣域醫共體、20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4000個村衛生室,提供高質量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引導縣域醫共體更加注重疾病預防,為縣域內居民提供綜合性、連續性的全生命周期衛生健康服務,努力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