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人公:叢飛,男,原名張崇,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田庄台鎮人,畢業於沈陽音樂學院,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內地男歌手、義工。1994-2005年的11年間,叢飛作為一名普通的歌手,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義演300多場,將主要收入捐給很多貧困的失學兒童和殘疾兒童,義工服務超過6000小時,先后資助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的貧困兒童183名,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超過150人,認養孤兒37人,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先后被授予“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等稱號。2006年4月20日,叢飛因胃癌在深圳逝世,年僅37歲。
叢飛
“我叫叢飛,來自深圳,義工編碼是2478。能對社會有所奉獻,能對他人有所幫助,我感到很快樂。”這是叢飛留給世界的簡短而厚重的聲音。這麼多年過去,深圳“愛心大使”叢飛的善言和善舉依舊激蕩人心,他的奉獻與仁愛依舊感動國人。
叢飛,原名張崇,1969年10月出生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的一個貧困家庭,初二便被迫輟學回家。但執著的音樂夢想讓他不畏艱難四處拜師學藝,最終考上沈陽音樂學院聲樂系,后被著名歌唱家郭頌收為“關門弟子”。
1992年,張崇隻身闖蕩深圳。剛到深圳的時候,他做過搬運工、洗碗工。曾有一次,勞累過度的張崇暈倒在草地上。醒來后,他把名字改為“叢飛”,立誓要“從草叢中起飛”。其后,憑借出色的男高音和模仿技巧等才華,叢飛開始在深圳嶄露頭角並得到了深圳觀眾的喜愛。
一場義演,讓叢飛走上了“愛心之路”並為此執著追求一生。1994年,叢飛參加了一場在四川成都舉行的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慈善義演。當時觀眾席上坐著幾百名因貧困而輟學的孩子。童年的苦難經歷讓叢飛對這些孩子的學業和前途十分擔憂,他當場捐出了所帶的全部現金2400元,主持人告訴他:這筆錢,可以幫助20個孩子完成兩年的學業!
1995年,叢飛到浙江連續參加了15場商業演出,獲得了有生以來最大的一筆收入———兩萬元。有了這筆錢,他回深圳租下了一間房,開始了他在深圳的愛心行動。
叢飛的慈善之路從此開始,並十幾年如一日堅守,直到生命的終點。
那以后的11年來,他的足跡遍及貴州、四川、湖南、雲南的貧困地區。在這些地方,他走到哪裡,就捐到哪裡。演出得到的報酬,有時當場就遞到了受助人的手上。統計出的178人的數字,只是他長期捐助因而登記在冊的那部分。如果加上一次兩次資助過的,他捐助過的人數以千計。 他對他的同道者、義工聯的戰友們說過:“我不能成就整個世界,卻可以盡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很多孩子,就因為叢飛的資助,改變了命運。
1997年,他參加了深圳義工聯合會。年底,他擔任了沒有工資的義工聯藝術團團長。
從此,他到各地義演,每次上台,就有了這樣一段開場白:“我叫叢飛,來自深圳,義工編碼是2478。幫助別人,我很快樂。”
他在露天舞台為打工仔義演,到監獄和勞教所為服刑人員和勞教人員義演,為殘疾人義演,為遭受自然災害的人民募捐義演,為失學兒童和貧困母親義演……他甚至可以為了義演放棄有高額出場費的商業演出。一直到他患病,叢飛義演的總數超過400場,義務服務時間超過3600小時。
“我是義工,幫助別人,我很快樂!”叢飛說。
2005年1月,叢飛抱病參加了為東南亞海嘯災區的6場賑災義演,還把自己用於治病的1.5萬元捐了出去。當最后一場演完,叢飛吐出大口鮮血,昏迷了過去…… 診斷証明,胃癌晚期。
從1998年前叢飛在深圳定居,叢飛媽媽就來到深圳陪兒子照顧他的生活,說是媽媽來照顧兒子,但更多卻是母子相依。每當和父母在一起,他就會暫時卸下身上所有的“擔子”,做回一個最真實的叢飛,特別是最后的病中。
他愛這世界、愛父母、愛妻子、愛女兒,“人前,他忍著,誰來他都笑,他都說沒事見好。可是人一走他就不行了,疼得渾身都是汗,到后來連汗都沒有了。他說自己爬上了一個塔尖,下不來了。”隻有家人才知道他真正的意思:努力的活著,是為了給別人安慰,給自己希望﹔努力的說服自己放棄生命,還是為了給別人安慰,給自己一個新生。
去世時,叢飛年僅37歲。
“我死后,將眼角膜等有用器官無償捐獻給有需要的病人,就算我為社會所做的最后一次奉獻。”
據統計,到去世前,叢飛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學生、孤兒和殘疾人,各種錢物總計近300萬元,183個孩子得到他的資助得以繼續學業。這些孩子每次看到叢飛,都親切地稱他為“叢飛爸爸”。
“我是你過河的橋,是你乘涼的樹,是你風塵仆仆那間歇腳的屋。隻要你快樂,隻要你幸福,隻要你圓上好夢,我就不辛苦。隻要你開心,隻要你如意,隻要你回頭一笑,我就很知足……”——叢飛作《願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