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區縣鄉村

凌源:百合花開綻新顏 產業振興路更寬

2021年07月07日16:10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百合花開綻新顏 產業振興路更寬

①第三屆中國凌源百合節暨第七屆中國百合日開幕式現場。 ②游人在百合花海留下最美瞬間。 ③花卉新品種集中展示區讓參觀者流連忘返。 ④優雅的花海模特秀展演。 ⑤花卉產業已成為凌源農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 ⑥游人在花海裡暢游。

7月4日,第三屆中國凌源百合節暨第七屆中國百合日在凌源市開幕。來自全國花卉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凌源,暢游百合花海,與游客共享百合盛會。本屆百合節由凌源市委、市政府主辦,通過舉辦花藝大賽、花海展示、新品亮相、品牌發布、產業論壇等活動,聚焦數字賦能、品牌提升等多個議題,鋪就花卉產業振興發展之路。

凌源素有“中國百合第一縣”“北方花都”的稱號,有60多年花卉種植歷史,年產鮮切花3.8億枝,十幾個系列100多個品種,凌源百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尤其今年,鮮切花價格創歷史新高。

品牌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引擎和抓手。7月4日,凌源市委、市政府攜手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召開“凌源百合”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會。與會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花農、媒體等共同見証“凌源百合”品牌首發。凌源百合LOGO與包裝物初次亮相。“凌源百合”作為凌源六大區域公用品牌之一,通過媒體向全世界直播“凌源百合”品牌發布全過程。凌源百合品牌發布會的召開標志凌源花卉產業開啟“品牌時代”。

搭建科技創新平台,賦能花卉產業發展。在第三屆中國凌源百合節期間,召開了遼寧凌源花卉產業產學研聯盟成立大會。科技部、省科技廳、朝陽市、凌源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農學院、雲南農業大學、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花卉企業代表、花農等共同參加。

在此次會議上,以天採數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主的凌源花卉產業聯盟宣告成立。凌源花卉產業聯盟以技術創新需求為紐帶、以契約關系為保障,由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有效整合行業產、學、研各方資源,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共同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標准、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實現協同合作,推動創新,共贏共榮。凌源市以聯盟成立為契機,加大花卉品種篩選與技術改良的研發,推動花卉相關技術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為我省花卉產業全鏈條、全要素融通式發展做示范、樹樣板。

當前,數字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國家“十四五”規劃吹響了發展數字化的號角,2021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的遠大目標,圍繞數字化形成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政策、新目標和新任務,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擺上重要議程。凌源百合在當前基礎上想要追求更高更優的發展,數字化是必由之路。

新時代下數字技術如何賦能花卉產業發展?在第三屆中國凌源百合節期間,以“數字賦能凌源花卉產業”為主題,在“凌源百合品牌發布會”環節推出“數字百合計劃”。該計劃擬用三年到五年的時間,構建一庫一張圖、一端一中心,實現百合生產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提升管理服務數字化水平,提高百合數字經濟比重50%以上。

“數字百合計劃”的實施,有利於凌源建立起百合產業發展的新競爭優勢,凌源百合會實現可追溯、可視化和動態數據即時呈現,結合生產技術的革新,百合產業將逐步邁向高品質和標准化。

最終,凌源百合產業將以百合數字化為基礎,以“凌源百合”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為引領,打通產業鏈各環節,以消費需求和發展趨勢為動力,建立基於信用體系的訂單訂制模式,倒逼生產環節提檔升級,實現百合產業發展的現代化。

鏈接

凌源花卉產業 發展史

凌源市花卉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上世紀50年代,我國園林規劃設計和球宿根花卉的奠基人章守玉依托凌源獨特的氣候、土壤、水質等自然條件,帶領沈陽農學院(現沈陽農業大學)的教師、學生組建了唐菖蒲種球和切花品種的選育及示范種植,為凌源球宿根花卉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凌源農戶為廣東客商繁育生產唐菖蒲種球獲得成功,智慧勤勞的凌源農民尋找到了產業發展的新商機,引發出“蝴蝶效應”,日子開始發生了變化,由種田種菜逐漸向種花轉變,在北方率先開創了球根類花卉生產的新模式,推動凌源花卉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

上世紀80年代,在凌源市委、市政府主導下,凌源市引入推廣了許多花卉新品種、新技術,實現了規模化種球繁育和切花生產。在花卉生產種植過程中,凌源花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較高種植水平,凌源切花的品質也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為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供應唐菖蒲鮮切花近40萬枝。在進口種球價格較高的時候,凌源花農為了節約成本,通過不斷摸索,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多茬花生產技術,曾經有花農創造了一個種球生產出10茬花的紀錄。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凌源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將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脫貧致富首選項目的工作思路,強力推進,開創了凌源球根類花卉設施生產的新模式,設施花卉生產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凌源市陸續引進種植了亞洲百合、東方百合、郁金香等球根花卉新品種。同時,不斷強化科技研發,與中國花卉協會球根分會聯合建立了國家級中國百合研發中心,並與中國科學院植物所、雲南省農科院、遼寧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聯合和產學研合作,選育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方百合優良品種——“金箔”“迎春”“ 成斑特”“ 桔女郎”等新品種10個,已經進入小規模試種階段,凌源市成為國內極少數具有花卉種球國產化研繁能力的地區。

2001年,凌源市建設了佔地142畝的花卉交易市場。現在,市場鮮切花日均交易量60余萬枝,最高達200萬枝,花卉市場的鮮切花、種球等花卉行業年產值達40億元,發展為北方最大的產地球根類花卉交易市場,帶動了周邊地區花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金地園藝、克勞沃、陽光貝爾等十余個全國知名的花卉公司均在此設立了辦事機構,從事花卉、種球交易及花卉服務。市場與中國國際旅游航空公司簽訂花卉運輸協議,使凌源市生產的鮮切花通過快速便捷的運輸方式當天可到達全國各地。

目前,凌源市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球根類鮮切花生產基地和亞洲百合、唐菖蒲種球繁育基地,被譽為“北方花都”。全市花卉生產面積2.5萬畝,年產鮮切花3.8億枝,種球0.5億粒,品種包括東方百合、郁金香、唐菖蒲、菊花等十幾個系列100多個品種。花卉生產形成了溫室與裸地生產相結合,鮮切花生產與種球繁育配套發展的新格局,實現了周年生產、四季供應,凌源市東方百合產銷量已佔全國30%的份額,郁金香產銷量佔全國60%的份額,成為省政府確定的“一縣一業”重點扶持產業。(記者張旭採寫 特約記者仇一軍攝)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