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動力釋放潛力 沈陽·中關村激蕩“創新潮”

金曉玲

2021年01月18日07:54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沈陽·中關村:激蕩“創新潮”

冬日沈城,春潮涌動。

1月17日,以“數字創新 智造未來”為主題的2021中國·沈陽數字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在沈陽·中關村智能制造創新中心舉辦。線上線下,院士專家分享經驗,企業代表實時互動,京沈產業技術創新聯合會揭牌成立,一批聯盟機構、高校院所、創新體系、重點項目達成合作……

而事實上,一年前的這一天,沈陽·中關村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剛投入運行。短短一年間,61個項目帶著前沿技術落戶,36家企業入駐辦公,成為沈陽·中關村這棵創新“大樹”上拔節生長的茁壯新枝。

錨定創新“支點”,沈陽·中關村正由系統性的合作項目演化為區域協同創新的共進歷程——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上集聚動力釋放潛力,激活激蕩沈陽乃至遼寧高質量發展“創新潮”。

穩步開好局

京沈密切互動“三箭齊發”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產業升級需要創新賦能,成果轉化需要場景應用。在落實京沈對口合作等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過程中,產業積澱深厚的鐵西區與創新能力雄厚的中關村深度“攜手”,共同規劃建設沈陽·中關村項目,以“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即沈陽·中關村智能制造創新中心、沈陽·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沈陽·中關村科技園區為支撐,構建東北地區“類中關村”創新生態體系。

“我們在實踐中深刻意識到,加強與中關村的對接合作,不僅是鐵西補齊‘短板’、尋求突破的有效路徑,更將為‘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和沈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供強大引擎。”鐵西區委書記,沈陽經開區、中德裝備園黨工委書記劉克武表示,基於這樣的認識,鐵西區與中關村密切互動,聚焦“工業互聯網+先進裝備制造”,強力推動沈陽 中關村“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同步建設、“三箭齊發”。

各方協力,為項目快速開展提供保障。遼寧省將沈陽·中關村項目列在2020年50個重大招商項目榜單之首,多次調度推進。北京市、沈陽市將項目納入京沈對口合作框架,市區兩級分別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北京市派駐干部挂職沈陽經開區、中德裝備園管委會副主任,專職推動項目建設。

發展,爭在朝夕,落於方寸。鐵西區與中關村快速搭建高效務實的工作機制,設立項目專班,每周調度,壓實任務﹔明確以體制機制、政策支撐、產業發展、服務配套、空間規劃和金融服務“六個協同”為抓手,致力打造“帶土移植、帶土成長”的發展環境﹔鐵西區專門開通中關村政務服務綠色通道,為項目落地提供“極速”服務。

以市場化為導向,以模式創新為主線,北京中關村信息谷公司與中德(沈陽)國際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沈陽中關村合資運營公司,對園區進行市場化托管﹔創新基地採取“授權+建設+運營”的片區綜合開發模式,引進中鐵建集團、中冶集團等社會資本110億元,高質高速推進項目融資、建設和運營。

2020年1月,“一中心”揭牌運行﹔7月,“一基地”規劃方案推出﹔10月,總投資464億元的15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在京沈各方共同努力下,沈陽·中關村項目一路高質量推進。

截至目前,沈陽·中關村“一中心”已簽約法國源訊、江蘇先知等項目61個,儲備項目100余個,並被認定為遼寧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去年10月開工的15個重點項目中,沈陽光大控股人工智能物聯網產業生態基地等8個項目已完成土地平整等基礎建設,7個項目已開展主體基礎施工……“一基地”產城融合的空間格局穩步拉開,“一園區”科技成果轉化的承載功能即將兌現。

再添“一把火”

一場視頻會攪熱冬季沈城

“創新中心實現一年打基礎的既定目標,基地和園區有序推進,我們對沈陽·中關村項目進入建設、引入、合作、服務的發展新階段充滿了期許。”17日舉行的論壇上,中關村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沈陽·中關村項目推進情況這樣評價。

本次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召開的論壇,在線參會、實時互動的全國各地企業負責人接近萬名。關注度持續攀升,無疑為沈陽·中關村創新氛圍的營造再添“一把火”。

當日,備受關注的京沈產業技術創新聯合會正式成立,並與中關村全球高端智庫聯盟等6家聯盟簽約,合力構建創新聯動新格局。

據介紹,作為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京沈對口合作已經成為推進東北振興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對接融合的有效途徑,是有效發揮制度優勢的創新舉措。特別是2020年以來,以沈陽·中關村項目的落地推進為代表,鐵西區京沈對口合作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鐵西擁有沈陽經開區、中德裝備園“雙國家級”開發區的金字招牌疊加北京中關村國際品牌形成的巨大吸引力已經顯現。

為更好推進京沈對口合作,沈陽中關村信息谷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籌備成立京沈產業技術創新聯合會,邀請行業龍頭、獨角獸、瞪羚以及高成長企業,高校院所,科技綜合體,創新創業載體,北京中關村優質金融、科技、服務公司等100余家企業參與,成立工業互聯網+先進裝備制造、生命健康產業、科創產業綜合體、創新生態4個分會。旨在國際國內雙循環背景下,構建安全、自主、可控的互利共贏產業協同體系,打造耦合共生的產業鏈體系。

同日,沈陽·中關村智能制造創新中心與中科沈陽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東北大學創新創業學院等8家高校院所簽約,全面升級科技成果轉化系統﹔與深圳灣科創服務有限公司、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等10家創新資本簽約,進一步豐富創新生態體系﹔與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証有限公司遼寧分公司、中科雲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10個項目簽約,一批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落地萌芽。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譚建榮與來自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中關村全球高端智庫聯盟、阿裡雲、菲尼克斯電氣等機構、企業的專家一起,為與會者奉上一場前沿科技“盛宴”。

打造新高地

為智造強省壯大創新動力

據統計,創新中心運行一年來已舉辦類似活動超過60場,去除受疫情影響的時段,平均每周舉辦活動2場以上,600余家海內外企業來沈考察,協同30余家沈陽企業走進中關村,100余項新技術與區內企業深度對接。

“沈陽·中關村項目的推進,讓更多創新資源可以更順暢地流動,這對於鐵西來說,是不容錯失的財富。”鐵西區區長,沈陽經開區、中德裝備園管委會主任郭忠孝說,“省委對沈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都市圈給予大力支持,京沈對口合作迎來了新機遇。未來,我們將攜手中關村推動合作項目不斷走深走實,為沈陽建設國家先進制造中心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做精做足創新“文章”,各方將著力構建科技金融體系,設立科技投資公司,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實現科技創新鏈條與金融資本鏈條有機結合﹔強化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創新項目無縫接入中關村創新生態﹔推進中關村創新大廈、億達信創產業園等創新載體、創新園區建設﹔優化創新服務生態,全力構筑“帶土移植”產業環境,全面實施“輕資產,強服務,活機制”發展理念,打造“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類中關村科技服務體系,打造辦事方便的國際化營商環境﹔營造創新創業氛圍,為企業提供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雙創服務。

“依托覆蓋全國的創新網絡,我們能更好地幫助沈陽企業走出去、做大做強,同時將合作節點城市的優秀企業引進沈陽。”北京中關村信息谷公司總經理石七林表示,“通過持續的產業聚集、空間拓展、新技術產業化等,我們已經能夠看到沈陽·中關村項目合作的美好前景。”

前景初現,美好漸近。鎖定構筑遼沈地區科技創新高地、打造北京—沈陽協同創新示范區目標,沈陽·中關村聚力創新,聚智前行。

(責編:孝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