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兩會看搶抓中國經濟新機遇

徐揚、楊玉華、張辛欣、康淼、王君璐、張泉

2020年05月24日08:17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育新機 開新局——從全國兩會看搶抓中國經濟新機遇

  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中國經濟正經歷大考。

  習近平總書記23日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啟動“新基建”、創造新模式、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推動科技新突破、開拓新空間——不斷涌現的新機遇、新趨勢,正匯聚起不竭新動能,推動中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新基建”:筑就高質量發展的“硬核”支撐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兩新一重”,引發廣泛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凌雲向大會提交了一份加快布局“新基建”的建議。“增加高科技發展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布局,不僅能拉動投資,更能為長遠發展提供支撐。”

  盡管挑戰重重,但中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沒有變。中國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數據顯示,5G、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五大新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去年超過600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五大領域總投資將達10萬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應用投資近50萬億元增值。

  “當前的老舊小區改造,既解決了百姓的痛點,又抓住了投資的落點。”安徽泗縣花園井社區黨總支書記岳喜環代表高興地說,她所在的社區所轄老舊小區多,群眾呼聲最強烈的就是要加強修繕。

  2019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政府工作報告聚焦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改造城鎮老舊小區等“補短板”,明確今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

  “新基建”賦能生產、消費、社會治理,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重大工程建設,補齊發展短板……“一增一補”助力經濟發展,惠及上億居民。

  新模式:充分釋放中國超大市場潛力

  北京前門附近,六必居等老字號店鋪成了網紅“打卡”地。

  “許多年輕人白天逛完老字號,晚上到步行街吃飯,感受‘夜京城’魅力。”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唐俊杰委員說,“文旅休閑消費、綠色智能消費,不僅給老字號帶來新活力,也為前門地區增加了持續客流。”

  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孕育著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疫情下,各類“雲消費”快速成長,線上教育、線上辦公等新業態勢頭強勁……新模式快速成長,活力蓬勃。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各地舉辦購物節、發放消費券聚攏人氣,消費加快復蘇﹔“夜經濟”熱起來,夜中國又“靚”起來。

  紹興女兒紅釀酒公司黃白酒車間主任章國強代表的手機裡,還有前不久網上銷售的視頻。“線上直播吸引超過21萬經銷商和消費者在線觀看,讓我們能夠開拓廣闊的縣域和農村市場。”他說。

  我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消費是發展的基礎所在。尤其在外需不振的背景下,消費更顯舉足輕重。去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今后規模將繼續擴容,持續發揮主要拉動作用。

  新經濟:為發展插上“數字經濟”的翅膀

  在寧德時代新能源公司智能工廠裡,一個個鋰離子電池電芯不斷下線,裝配后輸往全球。

  “智能化生產為企業盡快復工、完成訂單、鞏固產業鏈優勢地位創造了條件。”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說,面對疫情大考,公司較快實現全員復工,帶動全產業鏈復產提速。

  從智能制造到5G商用,從電商網購到在線服務,從助企業化危為機到賦能城市治理……疫情沖擊下,傳統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數字化產業新業態加速發展,我國數字經濟按下“快進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最近我和一些代表交流,發現怎麼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把客戶連接起來是大家共同的關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代表說,龍頭企業要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幫助中小微企業轉型。

  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但一些產業逆勢而上。今年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9%。

  植根中國強大國內市場和完整產業鏈優勢,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正迎來發展窗口。

  “要繼續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拓展5G應用”……政府工作報告一系列部署,標注了培育中國經濟新增長點、新增長極的走向。

  新動能:搶佔制高點釋放“第一動力”

  “危機往往會催生全球重大科技創新與突破。”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委員說,這次疫情讓我們更加認識創新的關鍵作用。

  “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政府工作報告中,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干貨滿滿”。

  “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挂帥’”,讓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所長王容川代表興奮不已。

  此前,他所在的中科院出台辦法,讓更多專利從“書架”走上“貨架”,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他和團隊正努力研發養老健康領域的服務機器人。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科技創新有了很好的基礎,依靠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打破束縛,創新將會發揮更大效力。”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潘復生代表說。

  新天地:協調發展打造新的增長極

  “千年秀林”高低錯落,白洋澱生態修復加快推進,在宣布設立雄安新區三年后,這座因京津冀協同發展而誕生的“未來之城”,從“紙上”落到“地上”,進入大規模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

  “如今三地干部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從各自為戰,變成了協同發展,為這片區域注入活力。”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委員說。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西南交通大學教授羅霞代表說,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地經濟聯系、規劃對接、政策銜接、功能鏈接會進一步加強,為中西部地區打造新的動力源。

  放眼中國,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到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縱觀全球,“一帶一路”像兩條彩帶,將中國與世界串連——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委員說,一個個國家重大戰略各具分工,又合作聯動,如同新的增長引擎,每一個都在加快轉動,中國經濟發展勢不可擋。(記者徐揚、楊玉華、張辛欣、康淼、王君璐、張泉)

(責編:湯龍、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