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征集抗擊疫情文獻資料

2020年04月03日17:51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收集到的一線醫護人員照片。

醫護人員在防護服上畫溫馨的畫。

畫上卡通圖,緩解小患者恐懼心理。

核心提示

歷史,必將銘記這個不平凡的春天,不僅因為我們經歷了磨難,更因為愈挫愈勇的斗志和生生不息的希望。省檔案館、省博物館、省圖書館等日前面向社會廣泛征集我省抗擊疫情相關文獻資料,保護這一非常時期的遼寧記憶。記者了解到,省檔案館現已收集3000多件文獻資料,省博物館也接到了很多捐贈電話。

征集內容廣泛,有保存和利用價值

疫情襲來,我省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民警、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群眾,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成為親歷者與見証者。為此,省檔案館、省博物館、省圖書館等面向社會開展公益性質的征集活動。

主要征集反映遼沈地區抗擊疫情工作情況、抗擊疫情人物與事跡的相關資料,要有保存和利用價值,包括公文與公共宣傳品,此次防疫工作中產生的公開發布的政府部門與企事業單位文件、通知、通告、宣傳海報、宣傳冊等﹔征集各類特殊時期証件或憑証,如臨時通行証、居民小區出入卡、特種工作証及個人或社會組織捐款、捐贈物資的証件或憑証等﹔征集的文藝作品包括以抗擊疫情為主題而創作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或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數字音像資料包括記錄防控疫情過程的照片、錄音、錄像等﹔能夠反映抗擊疫情工作、具有保存價值與特殊意義的其他文獻資料。捐贈者可將電子文稿、圖片、音視頻等電子文獻發送至相關部門所設的征集郵箱,隨著各館恢復開放,捐贈者也可攜帶紙質和實物文獻到館捐贈。現在,征集活動陸續開展,據省博物館典藏部主任張力介紹,一些書畫家、非遺傳承人及普通市民已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聯系捐贈事宜。

從戰“疫”前方收集資料逾千件

記者從省檔案館了解到,在近代東北歷史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疫情主要有兩次,一次是1910年末首先在哈爾濱暴發的鼠疫,另一次是2003年的非典。今年1月,省檔案館根據這兩方面的檔案編輯兩期《檔案資政》提供給有關部門,為此次抗擊疫情提供歷史借鑒。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省檔案局立即要求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組織選派檔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本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工作,加強檔案收集和指導防疫期間檔案工作,各市、縣(市、區)也及時派出檔案業務骨干深入基層,確保疫情防控工作推進到哪裡,檔案工作就跟進到哪裡。此次支援湖北,我省先后組建12批次醫療隊、1支疾控隊共2054名醫療隊員奔赴武漢、襄陽等地。與此同時,前方指揮部及各醫療分隊均指定專人重點抓好各種管理、治療方案,戰地日記、家書,各新聞媒體、自媒體及影視愛好者在採訪、直播過程中形成的紀實性資料和宣傳報道材料等的收集。

截至目前,省檔案館共收集戰“疫”前方一手資料及相關新聞報道216篇、照片700余張、視頻資料100余條﹔面向社會各界征集到詩歌、書畫作品、照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檔案資料近2000件。此間,設在援鄂前方的“遼寧醫療隊檔案館”微信群,把前方指揮部、醫療隊形成的珍貴檔案資料全面系統地保存下來。這些資料感人至深,比如在一個十字路口,過路的行人向我省醫護人員班車鞠躬致謝﹔兒科醫護人員每日在防護服上畫上“海綿寶寶”“小豬佩奇”等卡通形象,以緩解患兒的恐懼心理。此外,社會各界人士也將所創作的書畫、詩歌等作品無償捐獻給省檔案館。

將建抗擊疫情專題檔案全宗

省檔案館副館長歐平告訴記者,這些抗擊疫情檔案征集進館后,將同即將接收進館的省直各單位形成的抗擊疫情檔案,尤其是省抗疫指揮部形成的檔案資料一起,組成一個專題檔案全宗,使其永久地保管在省檔案館。工作人員首先要對這些檔案資料進行規范化整理,做好分類和目錄,提供最好的保管環境,並通過掃描或數碼拍照的方式使其得以數字化管理和掌控,以便於查閱與利用。之后,這些檔案原件將封箱保管。

省民俗學會副會長蔡學勤認為,檔案、文博部門和圖書館及時收集、保存戰“疫”期間的各方面文獻和資料,對於記錄歷史、警示后人具有深遠的鑒証、借鑒作用。現在的文獻集藏不單從傳統意義的檔案學入手來做,更是立足於互聯網時代這個大視角,既收集紙質文獻、資料及實物等,又收集電子、網絡文獻、資料,如政務、醫療、社會輿情等多方面的業務工作微信群記錄、QQ群記錄,甚至有典型范例作用的家庭及個人交流記錄、截圖都在收集、保存之列。就我省而言,在這次戰“疫”中,各行各業涌現出許許多多抗擊疫情勇士,一大批年輕人勇於奉獻擔當的出色表現、鍛煉成長的難忘經歷,迅速的社會疫情管控、多部門聯防聯控、民間自發的抗擊疫情活動、援鄂醫療隊伍的感人故事等疫情期間的點點滴滴,足可以寫一部“遼寧庚子抗疫志”來記錄這段崢嶸歲月。(記者 趙乃林

(責編:孝媛、湯龍)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