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他們無愧“第一”之名

2020年02月19日11:48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身份不同,有公務員、有事業編制、有國企人員﹔他們級別不同,有處級、有科級還有普通科員﹔他們年齡不同,有青春年少干勁十足、有正值壯年意氣風發、有快要退休老當益壯。他們沒有統一的服裝、沒有統一的口號,他們積極投身抗擊疫情一線,無愧“第一”之名,他們就是來自省市縣三級政府的下派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和駐鎮“第一副書記”們。

無畏逆行,做黨員群眾的“主心骨”

疫情發生后,無數的第一書記選擇無畏逆行,第一時間回到村裡投身疫情防控工作,這裡沒有動員,無需號召,隻有肩上的責任和那一份牽挂。果園鄉黨委第一副書記陳濤最近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不走,村民才能放心”。陳屯鎮朴家溝村第一書記王海東,一邊堅持照顧病倒的父親,一邊堅守的村口檢查點,他說:“現在是疫情防控的緊急時刻,村裡百姓需要我,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困難面前不能退縮。”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需,一切為了百姓著想,正是這樣最朴實、最真誠的想法,讓他們選擇堅守在一線,選擇和村民們在一起共同面對風險,做黨員群眾的“主心骨”。

無懼風險,做聯防聯控的“扛旗者”

疫情發生正值春節,如何做好摸排、搞好聯防聯控成了各村防疫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第一書記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兩委班子研究摸排計劃和防控檢查點設置,無論是挨家挨戶的摸排還是在檢查點的堅守,第一書記永遠是身先士卒,沖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臥龍泉鎮義和村第一書記金一鳴,到村后第一時間,就與村支書召集兩委研究防控工作,收集整理外來人員信息,在村口設檢查站檢查出入村人員,並對村內的活動室和重點戶進行檢查,防止出現人員聚集情況。疫情期間金一鳴一直堅持吃住在村裡,每日就是面包泡面火腿腸,老村部三間破瓦房。黨旗在抗擊疫情一線高高飄揚,第一書記們就是戰線上優秀的“扛旗者”。

無微不至,做防疫宣傳的“定盤星”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網絡的普及,疫情發生后,可以說是謠言滿天飛,對於疫情防控工作極為不利。為了做好防疫宣傳,成為村裡的“謠言粉碎機”,第一書記們開動腦筋、各顯神通,有靠傳統方式拉橫幅、貼標語、發傳單、大喇叭喊話的﹔有靠現代方式建微信群、發朋友圈、制作短視頻的﹔有用遼劇唱防疫知識展現才能的﹔有自家車上綁音響當流動宣傳車的﹔也有利用個人資源找來大屏幕滾動宣傳車來幫助村裡宣傳的。

總之是多管齊下各有千秋,村民們在第一書記的宣傳帶動下,能夠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第一書記的宣傳工作無微不至,是防疫宣傳的“定盤星”,做到了宣傳全覆蓋、謠言無所藏。

無私奉獻,做雷鋒精神的“繼承人”

在疫情持續期間,派駐到蓋州的第一書記們無私奉獻,為抗擊疫情捐款捐物,貢獻力量。他們有個人出資的,也有協調派出單位幫忙的,捐贈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護用品的不計其數。可以說,第一書記們為一線黨員和工作人員提供物資支持和幫助的例子不勝枚舉,而且有些物資不是單純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比如有的村口罩不夠了,附近村鎮也買不到,第一書記就驅車到80公裡外的鱍魚圈去採買,最后走遍大小藥店也才買到30個口罩。30個口罩的價值根本無法與這背后的近200公裡的車腳路費和辛苦相比。第一書記為這片土地戰勝疫情不顧名利、不計得失,是名副其實的雷鋒精神“繼承人”。

兩年前一聲號召,第一書記們義無反顧、扎根基層,兩年時間他們抓黨建、促脫貧、發展集體經濟,早已與基層融為一體。而在抗擊疫情戰斗的今天,他們更是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使命,他們無愧“第一”之名。

(責編:邱宇哲、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