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遼寧分社 採編中心主任郝迎燦往日報道
人民日報社遼寧分社 記者劉洪超往日報道
人民日報社遼寧分社 記者辛陽往日報道
人民日報社遼寧分社 記者胡婧怡往日報道
人民日報社遼寧分社 記者劉佳華往日報道
黃琉璃瓦鋪滿殿頂,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的兩根大柱上巨龍盤旋……沈陽故宮東路,完成彩畫保護修復工程的大政殿端坐其中,氣度威嚴。 隨著貼金工序的結束,…
遼寧省博物館是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歷史藝術博物館,以館藏豐富、特色鮮明而享譽海內外。現有館藏文物近1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數萬件,以遼寧地區考古出土文物和歷史藝術類文物為主體,分書法、繪畫、絲繡、青銅、…
讓“老字號”能夠發揚光大,而不是迷失在利益爭奪的內耗中 秋冬時節,念念不忘的暖心回憶,是上學時收到的手信——滿滿一盒碼得整齊的“稻香村”。最愛狀元餅,好吃又討喜。但日前一起“南北稻香村”商標之爭,…
“高等數學是棵大樹,多少學生挂科挂在了這棵樹上。”一句調侃,卻道出了不少學生與高數交鋒的辛酸史。 然而,一本僅184頁的小冊子——《高數筆談》,卻讓數學的世界不再那麼高深。這本由93歲的東…
採蘑菇 本報記者 辛 陽攝 “爸爸,快來看,這有一朵好大的蘑菇!” 一聲清脆劃破了林中寂靜。鬆葉障目的長白山余脈,裹挾著蒼翠向遠方蜿蜒伸展。鬆濤陣陣,綴著露珠的蘑菇懶洋洋地躺在鬆針鋪就的地毯上…
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在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舉行,警示人們銘記歷史。 鄒新江攝(人民視覺) 本報北京9月18日電 18日我國多地舉辦活動紀念“九一八”事變爆發8…
核心閱讀 當城市治理遇上攤主生計、市民生活,如何統籌兼顧?遼寧錦州市打造了早餐一條街,轉移舊集市的早餐攤主。安置前,街道跟攤主開會溝通,幫忙辦証件,並提供圍擋、桌椅等﹔起步期,減免租金,還…
隻要我們心懷善念,常加呵護,不忘職業操守,都可以成為夜空中閃亮的星 遼寧錦州醫大大二女生丁慧車站救老人的新聞近日見諸報端,救人的小視頻也在網上熱傳。女孩跪地一次次給昏厥的老人做心肺復蘇,人…
李世美(右)與張國茹正在制筆。 【絕活看點】沈陽胡魁章筆庄是中國三大名筆筆庄之一,經過“水盆”“干桌”等多道工序制成北派狼毫毛筆。李世美與張國茹共為胡魁章筆庄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二…
29年、1476期,一張張8開紙被裝訂成14本逾60斤重的裝訂冊。一份沉甸甸的《家庭周報》,飽含了斑斕歲月,詮釋了家風內涵,如一條紐帶將顧偉一家人(見圖,資料照片)緊緊連在了一起﹔2007年“全國…